『Sancti』諸位聖人-2月14日



聖濟利祿、聖默多狄(SS. Cyril and Methodius)主教

號稱「斯拉夫族宗徒」的濟利祿和默多狄是兩兄弟,他們生於小亞細亞的德撒洛尼城。

濟利祿原名君士坦丁,濟利祿是他暮年入修會時所取的會名。濟利祿青年時,往君士坦丁堡皇家大學讀書,他博學多才,享有哲學家的雅號。八六一年,東羅馬皇帝彌額爾二世派他向伏爾加、聶伯二河流域的卡薩族人宣揚福音。

默多狄是濟利祿的哥哥,他入隱院修道,參加濟利祿領導的卡薩族傳教工作,其後在希臘某修院任院長。八六二年,摩拉維亞王子派特使要求派遣傳教士往該地宣揚福音。

傳教士最理想的人選為濟利祿弟兄,他們二人學問淵博,都是神學家、語言學家,熟諳斯拉夫語。二人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斯拉夫字母,把新經、古經和禮節書等譯成斯拉夫語,以便該族人民傳誦和學習。現代斯拉夫語系諸語:如俄語、保加利亞語、斯拉夫語均採用這種文字。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四一六頁對二聖和他們所創造的文字也有較詳盡的介紹,這是教會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又一例證。

八六三年起,濟利祿和默多狄展開傳教工作,勸化不少異教徒歸入天主教的懷抱。

八六九年,濟利祿兄弟二人奉命往羅馬述職。教宗阿德連二世熱烈款待,祝聖二人為主教,並正式批准斯拉夫文的禮儀。

濟利祿在羅馬逗留期間,突然患上急病,不治身亡,享年僅四十二歲。默多狄對教宗說:「我們弟兄二人外出傳教時,母親曾表示:『兄弟若有一人亡故,另一人應將他的遺體迎回故鄉安葬。』」教宗鑒於濟利祿宣揚福音,功績偉大,想在聖城厚禮殮葬。默多狄不再堅持,濟利祿的遺體葬在羅馬聖格肋孟堂。

默多狄帶了教宗的詔文,重返任所,繼續傳教。他統轄的牧區,伸展到保加利亞邊境。他又在保加利亞、達爾瑪提亞、克倫地亞等地,展開傳教工作。

默多狄用斯拉夫文舉行禮儀一事,早已奉教宗批准,但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對。人們甚至誣指他是異端分子。默多狄親自前往羅馬,向教宗解釋。教宗對他的行動,給予全力支援,並授予總主教的榮銜。

默多狄重返摩拉維亞,向波希米亞及波蘭等地擴展教務。他在勒諾堡設立了主教座堂,向莫斯科進發,最後在基輔劃定主教轄區。

默多狄去世前最後四年,完成了斯拉夫文譯經工作。全部聖經除瑪加伯外,均譯成斯拉夫文。

默多狄於八八四年四月六日逝世。出殯的日子,全城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國籍,不分階級,都來執紼參加,因為默多狄一生獻出了他的全部精力,為全體人民服務。

濟利祿與默多狄兩位聖人是東方教會人士,與羅馬密切合作的典型代表人物,通常奉為「教會合一運動」最理想的主保聖人。

聖華楞定(St. Valentine)殉道

聖華楞定是羅馬的一位神父。在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迫害教會的時期,他與聖瑪略等專為一般因宗教信仰遭難的信友服務。他曾成功幫助聖瑪里士及其全家和波斯的朝聖者前往羅馬,因此被捕下獄。法官名叫亞斯得略,有一個雙目失明的養女。聖人受審時,暢述基督真理,為聖教辯護,還顯神蹟治癒盲女的眼睛。亞斯得略和他全家人都皈依天主教。皇帝得悉此事,下令將聖人毒打,並斬首,時在二七O年二月十四日。教友將他葬在城門地下墓穴中,教宗儒略一世四世紀時的墓地,那裡建造了一座地下大聖堂。

聖華楞定是已經訂婚準備結婚的伴侶的主保聖人。在他的瞻禮日相愛的伴侶互致祝賀,這在當地從中世紀開始形成一種風俗,因為他們的經驗:每年二月十四日,聖華楞定瞻禮前後公母鳥兒開始追逐。

聖亞巴拉(St. Abraham)加萊主教

聖亞巴拉是敘利亞人,他最初在曠野隱修,其後有意向外教人傳揚天主教,於是以售賣水果小販的身分,往黎巴嫩山傳教。當地的居民群起反對,欲置之死地,但他以德報怨,為村民代償欠稅,耐心勸導他們。他在該地傳教三年,勸化了許多外教人領洗入教,委托一位神父照管他們,自己重返曠野隱修。不久,他當選美索不達米亞加萊城主教,一面盡好主教的聖職,一面度隱修士的生活。亞巴拉於四二二年在君士坦丁堡逝世。死後,皇帝將他的苦衣保存,並在重要節日穿著,以示追念之意。

聖瑪洛(St. Maro)院長

聖瑪洛在敘利亞的西洛斯城外隱修。他雖然建了一間小室,但為了克苦己身,經常在戶外生活。聖金口若望流徙異鄉時,常寫信向他請示靈修事務。他拜聖柴皮努為師,這位老師素以勤行祈禱著稱,往往數日數夜作長禱,毫無倦容,他常站立著祈禱。暮年時,體力不支,始用手杖支持。

聖瑪洛和他老師一樣,勤行祈禱。有客來訪,他殷勤招待,並留他們一起祈禱。但客人往往婉辭,因為和他一起祈禱時,須通宵站著,疲乏不堪。他獲賜神恩,能為人治癒靈魂和身體的頑疾。很多人也就靈修生活問題,請他指導。他訓練了許多隱修士,並手建修院多處。

今日黎巴嫩的瑪洛尼民族,是東方禮儀的天主教徒。相傳他們的祖先,即聖瑪洛修院附近的居民。他們對聖瑪洛至今保持很鄭重的敬禮。

聖歐森休(St. Auxentius)

聖歐森休原籍波斯;青年時,在東羅馬皇帝德杜塞三世的警衛隊任職。他在軍營中,每當有空,就會獨居祈禱。夜間常往附近隱修院,與隱修士共唱聖歌,或行補贖善功。其後,他決定正式過隱修生活,在俾斯尼亞山上築斗室獨居。

加山當大公會議駁斥「基督唯神性」的異端時,人們懷疑歐森休亦附從該邪說,特請他出席會議,表明態度。歐森休在會場表示擁護正統教義;過去外界對他的懷疑,一掃而空。他後來即遷居加山當附近山上隱修,很多人都拜他為師,請他指導隱修生活。聖人於四七三年二月十四日逝世。

聖公冷(St. Conran)主教

聖公冷是克華主教。克華是蘇格蘭奧克南群島的重要城市。聖公冷以聖德卓著,生活克苦,虔誠敬主著稱。

聖安東尼(St. Antoninus of Srrento)院長

聖安東尼是意大利南部人士。初入加西諾派修院,後因當地發生變亂,離院投奔聖嘉力多主教。聖嘉力多暫往山上退隱,過獨修生活期間,委托了安東尼代管教務。不久,兩人獲聖彌額爾大天神指示,在山上築建一經堂,奉聖彌額爾為主保。其後聖嘉力多奉召往羅馬,遭人誣告,逮捕下獄。安東尼繼續在山上隱修。這山已得了「天神山」的名稱,並成為著名朝聖地點。

沙侖多城居民,因主教被捕,教務乏人治理,請聖人下山代管。安東尼於是放棄隱修生活,遷居亞格里比諾修院,後膺選該修院院長。

他臨終時,曾說死後既不願葬在城內,也不願葬在城外,所以修士們就將他葬在城牆內。

當西加公爵率軍隊來攻沙侖多城時,他計劃用攻城機衝破城牆,這一部分的城牆恰為聖安東尼的柩棺所在處。當天晚上,聖安東尼顯現給西加,厲聲叱責他,並用棍棒打了他一頓。第二天早晨,西加身上還有棒痕,使者來報,指他的獨女突然附魔,而開始附魔的時間,恰為他用攻城機衝擊城牆的時候。西加即下令退兵,並求聖安東尼轉禱,惡魔即由他女兒身上退出。

一三五四年及一三五八年,沙侖多城又兩度遭撒拉遜人圍攻,但每次求聖安東尼後,均化險為夷,未遭戰禍,故聖安東尼為沙侖多城的主保。

聖亞道夫(St. Adolf)奧斯拿波羅主教

聖亞道夫出身德國貴族世家,入西斯德修院。膺選主教時,還很年輕;他在主教任內,工作勤奮,勤行愛德,克苦己身。一二二四年六月三十日逝世。

真福公拉(Bl. Conrad of Bavaria)

公拉是巴威公爵亨利的兒子,一一O五年誕生。他入格來福西斯派修會,不久,得聖伯爾納鐸核准,往巴勒斯坦度隱修生活,但因當地局勢不穩,被迫返歐洲。但未抵達故鄉,在柏里離船上岸,因積勞成疾,於一一五四年三月十五日逝世;死後墳上顯有神蹟甚多。相傳羊群常來跪在他墳前,向他致敬。一八三二年列入真福品。

真福尼各老巴格利亞(Bl. Nicholas Paglia)

真福尼各老巴格利亞在波倫亞讀書時,某日聽了聖多明我講道後,深為感動,就申請入聖多明我會。他先後創建了兩座修院。於一二三O年和一二五五年,兩度任多明我會羅馬省會長。他精通聖學,才德雙全,常獲享神視。一二五五年八月間逝世。一八二八年列入真福品。

真福安日洛(Bl. Angelo of Gualdo)

真福安日洛於一二六五年誕生,為人純樸溫良。他先後往各聖地朝聖。有一次,曾赤足自意大利步行至西班牙朝聖。他入嘉馬多修會作輔理修士,後獲准獨居度隱修生活,這樣一連四十年之久。他於一三二五年一月廿五日去世。氣絕時,附近教堂的鐘突然自動大鳴,居民奔往四郊觀看,至安日洛隱居的小室,發覺他跪在地上,作祈禱狀,身體已僵硬。死後顯有神蹟甚多,一八二五年榮列真福品。

真福若翰亞瑪多華(Bl. John Baptist of Almodovar)

十六世紀末,領導聖三修會改革運動的人是會士若翰。一五六一年,若翰在亞瑪多華誕生,入都來多聖三會修道。一五九四年,修會決議,在每一省區,指定兩、三座修院,恢復過去嚴格的會規,但該決議並未徹底執行。

若翰對於這一點很覺痛心,便在一五九七年設立一座新的聖三修院。兩年後,經宗座核准,成立「新赤足會」,會務非常發達。若翰去世時,接受是項改革運動的修院已有三十四座。若翰逝世日期為一六一三年二月十四日。一八一九年榮列真福品。

=========

資料來源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是一個祈禱應用程式 Apps,內有每天的聖人傳記(上文就是「我靈讚頌主」今天的聖人傳記)、彌撒經文、反省、誦讀、晨禱、日禱、晚禱、夜禱及很多常用經文包括九日敬禮、思高聖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