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cti』諸位聖人-2月12日



聖高登雪(St. Gaudentius)主教

 

聖高登雪是伯來西亞主教聖菲拉多的弟子。後來訪問了凱撒利亞和埃及等地的修院。斐拉多逝世後,伯來西亞的人們堅持要高登雪當繼承人,但高登雪只有二十七歲,拒絕接受選舉結果,於是盎伯羅削將他召回,讓他聽命接受祝聖,時在三八七年。他回來時,帶來許多宗徒們的遺骸,包括洗者若翰、塞卜時代四十位殉道者的聖髑,他將這些供奉在大堂中,名之曰:諸聖聚會。

 

高登雪的講道非常出名。那時有一個貴族,因反對亞略異端,被皇帝撤職,退隱伯來西亞,患病不能到聖堂聽道。他請高登雪將講道的原稿筆錄下來,所以高登雪的講道詞流傳至今者共有十篇。

 

四O五年,高登雪及兩位主教奉教宗委派,往東方為金口若望辨護。主教團受到君士坦丁堡極端虐待,捕入城堡監獄,後來又將他們置於破船,企圖讓他們在海中沉沒,沒想到四個月之後,聖人安然回家。

 

 

 

聖女瑪利納(St. Marina)童貞

 

俾斯尼亞有一個男子,名叫歐日納,在妻子死後,入了修院隱修。他有一個女兒,名瑪利納,尚在稚齡,托親戚照顧。

 

歐日納在修院時常掛念愛女,放心不下。他對院長說自己有一男孩,名叫瑪利奴斯。院長准他帶入修院。瑪利納在修院內穿男子服飾;除老父外,無人知悉她是女子。歐日納逝世時,瑪利納年方十七。她在修院內度修士生活,有時奉派駕車出外購物,在旅店借宿一宵。過了一個時期,旅店主人的女兒與人私通懷孕,眾人都指瑪利納是姦夫。事件為院長所悉,召瑪利納來追問,瑪利納默不置辯,於是被逐出院。每日在修院門口求乞度日。旅館主人的女兒生下了小孩,抱到瑪利納處,強迫她撫養。瑪利納一言不發,將小孩收下,來往的人都辱罵她不守清規。

 

五年後,同院修士見瑪利納如此謙遜忍耐,紛紛代瑪利納向院長說情,院長准瑪利納携帶其子重返修院,但命她作了很嚴重的補贖,並在院內操最卑賤的勞務。

 

不久,瑪利納逝世。入殮時,眾人始發覺她原是一位女性。院長深悔自己作事輕率不當,寃枉無辜的好人。他也欽佩瑪利納忍受恥辱的英豪精神。過去誣陷瑪利納的那女子,突為邪魔所附,她招認罪狀,並求瑪利納轉禱,方獲痊癒。

 

 

 

聖儒利安「招待旅客者」(St. Julian the Hospitaller)

 

聖儒利安出身貴族,青年時愛好打獵。某日,他追逐一頭牡鹿。這頭牡鹿突然回頭作人言說:「你現在想殺我,將來你定要殺自己的父母。」儒利安聽了,很害怕,就秘密往遠地,投靠一位國君。這位國君見儒利安才能出眾,為他擇配成婚,並賜他一座堡屋居住。

 

儒利安的父母,自愛子失蹤後,到處尋覓。一天,他們終於找到儒利安的堡屋。當時,儒利安不在家中,他的妻子問這兩位陌生客人來自何處。他們道明來意,儒利安夫人就殷勤招待他們,並將自己的床讓給翁姑,自己睡在另一間房內。

 

第二天早晨,儒利安的妻子往教堂,儒利安剛巧於此時回家。走到房內,見床上有兩個陌生人睡著。那時,天尚未明,他無從認出兩人的面貌。就拔出劍來,把自己的父母殺死。他出房門時,遇見妻子,始知悉自己闖下了一場抱恨終身的大禍,悲不自勝,當場昏暈過去。他痛哭道:「我為了怕父母死在我的手中,才逃到遠地來。如今仍作出這種百身莫贖的事來,我還有甚麼話說呢?」接著,他向妻子道別說道:「我預備到別處去作補贖。」他妻子說:「我們應當同甘共苦,你出門去作補贖,我同你一起去。」

 

夫婦二人就啟程上道。在遠地一道大河旁邊,儒利安建了一座收容所,收容窮人,並將來往的旅客,涉水背負過河,作為一種補贖。

 

過了一段很長的時期,在一個酷寒的夜間,儒利安在睡夢中聽到有人哀呼求救的聲音。他連忙起來,涉水過河。在對岸看見一個人四肢凍僵臥在地上,如死人一般。他就將這人背過來,抱到火爐前,可是無法使他的身體回暖。儒利安就把這人抱到自己的床上,用厚被蓋好。這人奄奄一息,而且身上好像生痳瘋病似的。但一眨眼間,突然全身發光,冉冉上升,一面說道:「儒利安,吾主耶穌派我來對你說:祂已接納你的補贖了。」過了一會,儒利安和他妻子二人,也無疾而終。

 

 

 

聖梅利休(St. Meletius)

 

梅利休出身亞美尼亞貴族家庭。他待人誠懇仁慈,公教徒和亞略派異端教徒都很器重他。他一度任塞巴斯德主教,後自動辭職。那時亞略派邪說,在安提阿城很流行;該城有幾個主教也都誤入歧途,提倡異端。自亞略派主教歐多瑟被同派人士驅逐後,該派人士與若干公教徒同意推舉梅利休繼任。亞略派異端教徒原希望梅利休與他們同流合污,但不久即大失所望。公士當定皇帝蒞臨安提阿城,囑若干主教闡解古經「智慧書」上「天主的智慧」的一段文字。有一位主教以亞略派異端的教義,來解釋這段文字。梅利休根據聖教正統教義,侃侃陳詞。亞略派異端徒相顧失色,便唆請皇帝放逐梅利休,並將安提阿主教職位,授與信奉異端的歐查日。這樣,安提阿教會便正式與羅馬宣告脫離關係。

 

之後,梅利休曾數次被召復職,繼而又遭放逐。三七八年,華倫斯皇帝逝世,亞略異端正式結束。梅利休方能經常行使主教職權。

 

三八一年,召開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梅利休任大會主席。會議期間,突撒手塵寰。安提阿城居民如喪考妣,哀毀逾恆。他們將自己兒女取名梅利休,並將印在杯碟上的梅利休肖像剪下,懸在室內,以示紀念之意。出殯時,大公會議全體神長和君士坦丁堡全城信友均來執紼。由當時著名的聖額我略尼賽主教致悼詞,最後一句話如下:「他現在面對瞻禮天主,他現在為我們祈禱,使我們明瞭真理。」五年後,梅利休親手賦與六品神職的聖師金口若望在二月十二日(梅利休逝世周年日或遺骸迎往安提阿城的日期)發表了一篇有名的悼詞。

 

 

 

聖愛田華(St. Ethelwald)林弟發主教

 

聖愛田華原是聖格時白的助理員,後任蘇格蘭老美洛修院院長。他因聖德出眾,當選林弟發主教。他將前任主教手抄的福音經裝訂,並囑聖皮弗里繪封面畫。這本手抄福音經,至今保存在英國博物館(但封面已遺失)。聖愛田華死後葬在主教座堂內。後因丹麥人入侵,他的遺骸移往杜萊大堂。

 

 

 

聖安多尼高萊(St. Anthony Kauleas)君士坦丁堡總主教

 

聖安多尼高萊原籍弗里日,因「反對供列聖像」異端徒作亂,他的父母往君士坦丁堡避難。安多尼即在該城誕生。母親逝世後,他入君士坦丁堡修院,後升任該院院長。他父親後來也入該院,由安多尼的手中領受會衣。八九三年,安多尼被推為君士坦丁堡總主教。他的才能與聖德,都高人一等。九O一年逝世。

 

 

 

聖路登(St. Ludan)

 

聖路登相傳是蘇格蘭國君愛特堡的兒子。父親死後,他將全部家產施捨給窮人,自己創辦一座收容所。收容朝聖者、外地旅客和殘廢病人。

 

某年,他在耶路撒冷朝聖,回家途中,經過斯德堡,在樹下小睡一會。他在夢中獲得啟示,知道自己快將死亡。他醒了,連忙跪在地上,求上主賜他死前能領耶穌聖體。上主垂允他的祈求,派天神送臨終聖體給他。他氣絕時,附近各教堂的大鐘都自動鳴打,報告死訊。一個兒童在自己的籃子裡,發現一張紙條,寫著:「我的名叫路登,是蘇格蘭國君愛特堡的兒子。為了恭敬天主,我朝聖歸來。」他的遺體葬在希格其。

 

 

 

真福多默海墨福等殉道者(BB. Thomas Hemerford and other Martyrs)殉道

 

這是英國和威爾希第二批殉道烈士。這些烈士於一九二九年榮列真福品,其中有一位即多默海墨福。多默青年時,在牛津大學讀書,得法學士學位,後往羅馬深造,祝聖為司鐸。數星期後,他離開羅馬,重返故鄉傳道;但不久即遭逮捕,以司鐸的罪名被控,判處死刑。與他同時遇難者,尚有雅各伯芬、若望納脫、若望孟登及喬治海道等四人。

 

雅各伯芬初任教師,結婚生子;妻子亡故時,他年已四十,往法國受訓;一五O八年祝聖為司鐸,返英國傳教;事洩被捕,在獄兩年,勸化許多死囚。行刑前,他的女兒來請他祝福。

 

若望納脫為牛津大學神學士,初信新教,後皈依天主教,在法國受訓,祝聖為司鐸,他搭船返英國,不幸船隻覆沉。若望當時恰巧患重病,被人發現他的神父身份,於是逮捕下獄,一年後殉道致命。

 

若望孟登初期在牛津讀書,因信奉天主教,被學校開除,後往法國受訓,在羅馬晉鐸。他返國後,被人告發,逮捕下獄,一年後殉道致命。

 

以上四位真福,與可敬喬治開道,都是因神父身份,判處死刑,為聖教流血致命。

 

=========

資料來源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是一個祈禱應用程式 Apps,內有每天的聖人傳記(上文就是「我靈讚頌主」今天的聖人傳記)、彌撒經文、反省、誦讀、晨禱、日禱、晚禱、夜禱及很多常用經文包括九日敬禮、思高聖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