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費多林(St. Fridolin)院長
聖費多林是愛爾蘭人,出身貴族。晉鐸後,初在愛爾蘭各城傳教,後立志向遠方人民傳布福音真光,便離鄉別井,首途赴法國,入聖依拉略修院。聖依拉略的遺骸在萬達人侵法國的戰役中,散失無蹤。費多林全力搜覓,後在神視中獲聖依拉略指示,覓得遺骸,建龕供奉。
這消息瞬即轟動全國。法國國王格羅維斯三世特召費多林進京,在宮內設盛筵招待。參加宴會的賓客中,有許多外教王族。國王親自為聖費多林斟酒,偶一不慎,酒杯跌落地上,碎成四片。格羅維帶著玩笑的口吻,對費多林說:「你應顯一個神蹟,讓今天在座的外教貴賓認識天主的全能。」費多林於是將四塊碎片,拿在手中,默禱片刻,破杯頓時完整如初,連裂痕都沒有。
過了一個時期,聖依拉略在神視中指示費多林往別處傳教,將修院交給別人管理。他立即遵命,遍歷法國北部、瑞士、萊因河流域,到處創建修院聖堂。
聖婦西納蒲加、聖女西納維德、聖女田巴(SS. Cyneburga, Cyneswide and Tibba)
聖婦西納蒲加是本達王的女兒,嫁給亞非德王子為妻。丈夫死後,回國創立修院,領導許多賢婦共修純全的聖德。她的一個妹妹西納維德,自幼獻身事主,也入了該修院,姐妹二人先後任該院院長。
聖女田巴是聖婦西維蒲加同族的人。修德敬主,度修道的生活。
三位聖女死後均葬在同一處所。
聖女高萊德(St. Colette)童貞
聖女高萊德是法國比卡田人,家庭貧苦,父親是一個木匠。父母都很熱心,給女兒取了「尼高萊德」的名字,以紀念聖尼高萊。
高萊德自幼生得很美,但身體很瘦弱。父親常擔憂她的健康。她在家中如隱修士般,一天到晚忙著念經祈禱和做手工。因她生得太美麗了,別人看見她,都很注意,所以高萊德求天主使她化妍為醜。果然不久,她的容貌變得蒼白消瘦,與前判若兩人。可是她的儀表溫文高貴,令人肅然起敬。
高萊德十七歲那年,父母相繼去世。她將父母遺下的薄產施捨給窮人,加入方濟各第三會獨居隱修,過最克苦的生活。過了一個時期,她幽居室內不見外客,這樣連續三年。在這期間,她常研究加勒會的會規。有一次會祖五傷方濟各顯現給她,囑她恢復加勒會原來的會規,她最初很猶豫,但是她突然三天失明不能視物,接著三天口啞不能說話。於是她恍然大悟這是天主聖意,便決定著手進行這項艱巨的改革修會工作,高萊德的神師也鼓勵她從事這工作。她先從一二座加勒會修院著手。不久她發覺如要徹底完成改革工作,必須擁有權利,於是她赤足從義大利出發,到法國尼斯去見教宗本篤十三世。本篤十三世委派她擔任諾來斯區全部加勒會修院的總院長,負責實施各項改革。
高萊德巡視法國沙華和佛蘭德各地加勒會修院,勸她們接受改革方案。最初,人們對她的提議,極力反對。但是高萊德以不亢不卑的態度,耐心勸說,結果眾人都贊成她的改革計畫。一四一O年,白桑仲加勒會修院第一個響應她的號召,實施改革。她的名聲迅速地傳遍各地。
一四二九年,高萊德在馬林曾與聖女貞德相遇。這兩位歷史上有名的聖女,任務不同,但兩人榮主救靈的精神是一致的。
高萊德除對加勒會各修院實行改革外,她也親手創立了十四座新修院。
高萊德以一弱女完成如此艱巨的工作,全靠她堅強的靈修生活。有一次,吾主顯現給她,聖身釘在苦架上。每星期五,自上午六時起至下午六時止,她不斷默想耶穌苦難,不飲不食,也不做別的事。聖主日內,在彌撒中或在室內祈禱時,她常神魂超拔,容光煥發如天神一般。在別的時期,她也常有神魂超拔的現象。領聖體後,她幾乎每次都神魂超拔。
某日,她在神視中看見許多男女,如雪花般墮下。事後,她加倍熱心為罪人和煉靈亡魂祈禱。
高萊德心地善良,對禽獸也異常憐愛,對患病或柔弱的禽獸更細心照顧。飛鳥常在她手掌啄取食物,一點也不畏懼。她對小孩特別愛護,常伴他們一同遊戲,為他們祝福。
高萊德預知死期已至,備領聖事,於一四四七年安然逝世,享壽六十七歲。一八O七年榮列聖品。
聖格羅德剛(St. Chrodegang)梅茲主教
聖格羅德剛是列日人,才學出眾。查理馬旦王擢選他為秘書,後任梅茲主教,聖德出眾,博施濟眾,對孤兒寡婦,更廣賜仁澤。
聖格羅德剛對梅茲教區嚴加整頓,親訂修會規童,命本區修士遵守;修士不分品級,一律應參加公唱聖詠,每日集會時,宣讀會章數節。聖格羅德剛的改革方案,受到普遍的注意,推廣至其他教區。
聖格羅德剛除致力重整修會紀律外,並創建六十座教堂,修院和慈善機構。教廷很器重他的聖德,敇封他為法蘭西首席主教。
聖格羅德剛於七六六年三月逝世,遺體葬在高治。
聖巴萊、聖皮弗禮(SS. Balred and Bilfrid)
聖巴萊是南蘇格蘭的一位隱修司鐸。其時附近海峽有一暗礁,僅在潮退時顯露可見,船隻觸礁覆沉著,多不勝數,於是聖巴萊打算將這礁石移去。他親自前去,到了礁石上,礁石就移動起來,彷彿一隻小舟,被微風吹動一樣。聖巴萊親自駕御著礁石,飄浮到附近海岸。這礁石至今稱為「聖巴萊礁石」。
聖巴萊度了多年的苦修生活,在亞德城安逝。
聖皮弗禮也是一位隱修士。聖格時白手抄的聖經,其封面即由聖皮弗禮裝釘(這本聖經現在由英國博物館保藏)
聖加德羅(St. Cadroe)院長
聖加德羅是蘇格蘭的一位王子。那時蘇格蘭的傳教士不多,加德羅全力提倡聖召運動,鼓勵信友棄俗修道。
不久,加德羅獲天主指示,離開祖國,遍歷英國威爾斯各朝聖處所。有一天他到了倫敦,在一家人家投宿。到了半夜,居停主人來喚醒他,告訴他城內發生大火。加德羅趕往火場,默禱上主,舉手向天,火焰頓時熄滅。這神蹟的消息,瞬即傳遍各處。國王派人來請他入宮,盛禮款待。聖沃度主教親自送他上船,渡海往法國。
加德羅到了法國弗爾禮,入本篤會,後往聖彌額爾修院任院長多年,再任聖格肋孟修院院長。
聖奧萊迦(St. Ollegarius)泰拉古諾總主教
聖奧萊迦是西班牙的維西岳族人。晉鐸後,赴法國,入聖哈德良修院,後升任該院院長。
一一一五年,班國巴撒羅諾主教出缺,當地人士擬推奧萊迦繼任,奧萊迦不肯接受。眾人請教宗頒詔書,命令奧萊迦接任主教。奧萊迦為了服從教宗的命令,不再推辭,其後因功擢升為泰拉古諾總主教。
一一二三年,奧萊迦赴羅馬出席第一次拉脫郎會議。奧萊迦辦事一秉至公,不畏權貴。萊蒙伯爵強迫人民繳納不合理的捐稅。奧萊迦據理力爭,要求撤銷。一一三七年,他出席教務會議,突患重病,終告不治。
真福若爾當 (Bl. Jordan of Pisa)
若爾當是現代義大利語言的創造者。他與但丁是同時代的人。他用義大利托斯卡言語講道,而不用拉丁文,就這樣奠定了托斯卡文的基礎。
若爾當於一二八O年加入多明我會,其後被派往巴黎完成學業。從一三O五年起,他在佛羅倫斯修院供職。他的講道膾炙人口,大家一致公認他是當代最傑出講道員之一。他每日講道五次,有時在聖堂內,有時在廣場上。他常因講題太長,要分為數段,早晨在甲教堂講了第一段,中午往乙教堂講第二段,傍晚到丙教堂講第三段。因此,佛羅倫斯居民常隨著他從一個教堂走到另一個教堂,聆聽他的全部講道。有些聽眾當場做成記錄,其中一部分現在還保存著,真的是珠圓玉潤,文筆優美,撇開宗教立場,從純文學角度來說,也是極有價值的作品。
若爾當特別強調講道的重要性。他說:「自聖多明我時代起,神哲學院多如雨後春筍,講道的風氣普遍推展。」若爾當的講道,獲得了驚人的收穫,佛羅倫斯的道德水準,普遍得到了提高。
若爾當常勸回頭改過的罪人行各種善功,以免重蹈覆轍。這些善功包括勤望彌撒、勤領聖體、念早晚課、常想天主近在咫尺,沒有一事能避過他的耳目、勤讀聖書、默想世事虛幻、死後禍福是永遠的。
若爾當的記憶力驚人,他能背誦日課經,彌撒經,大部分聖經和聖經的注疏,以及聖多瑪斯的神學概要第二卷。
一三一一年,若爾當被聘請為巴黎聖雅各伯修院神學教授,旅途中不幸患病,與世長辭。於一八三三年榮列真福品。
=========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是一個祈禱應用程式 Apps(繁、簡體),內有每天的聖人傳記(上文就是「我靈讚頌主」今天的聖人傳記)、彌撒經文、反省、誦讀、晨禱、日禱、晚禱、夜禱及很多常用經文包括九日敬禮、我的聖堂..…思高聖經(新、舊約)等等。(有蘋果及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