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加西彌祿(St. Casimir of Poland)
聖加西彌祿是波蘭國王加西彌祿四世的兒子。加西彌祿四世共有兒女十三人,聖人排行第三。他的蒙師杜路高神父是一位博學多才,聖德卓越的人。聖加西彌祿自幼非常熱心,克身甚嚴,夜間睡在地上,而且大部分時間祈禱默想,默想的主要題材是吾主苦難的事蹟。他穿的衣服很樸素,貼身常穿苦衣。
聖加西彌祿待人和藹,視眾人為基督的弟兄,將自己所有的財物均施捨給窮人。他特別敬愛聖母瑪利亞,每日誦念拉丁讚美聖母歌。死前遺命將「讚美聖母經」放在棺內。這篇讚美聖母經,後譯成各國文字,一般稱為「聖加西彌祿讚美經」,但這篇經文,並非聖加西彌祿撰著的,而是十二世紀的作品。
一四七一年,匈牙利人不滿他們國君高維諾的暴政,要求波蘭王派加西彌祿來統治他們的國家。其時加西彌祿只有十五歲。他雖不贊成此事,但礙於父命,勉強啟程往匈國。但到了邊境,得悉高維諾不肯遜位。他不願輕啟兵戎,塗炭生靈,於是立即返回波蘭京城。父王大怒,將他幽禁城堡。加西彌祿照常讀書祈禱,修務聖德。家人迫他娶維德廉三世的女兒,他因早已發願守貞,而堅決拒絕。
聖加西彌祿於一四八四年與世長辭,年僅二十三歲。死後顯有神蹟甚多。一五二一年,由教宗良十世將他列入聖品。波蘭人奉他為全國的主保。
聖伯多祿加華(St. Peter of Cava)巴利加多主教
聖伯多祿是意大利人,聖亞弗略的侄兒。聖亞弗略在加華創立了一座修院,該修院的第二任院長是聖良。聖伯多祿是在聖良院長任內入院修道的,他愛好度幽靜的生活,熱心敬主。那時,克呂尼修院的名聲傳遍歐洲各國。聖伯多祿獲修院當局核准,首途往法國,入克呂尼修院。
伯多祿入克呂尼修院時,該院一些修士表示,他先應受訓,才可正式錄取。但院長聖許格慧眼識英雄,對修士們說:「伯多祿雖然很年輕,但他的聖德已達成熟的境地。」聖許格的見解完全正確。伯多祿在克呂尼的操行,不久獲得同院修士的一致讚揚。六年後,聖許格徇羅馬大副祭喜德明(喜氏後來任教宗,即聖額我略七世)的請求,派伯多祿往羅馬。
伯多祿一度任巴利加多主教,其後因愛好清靜,辭職退隱加華修院。加華修院院長聖良因年老力衰,特指定伯多祿繼任,全院修士亦一致贊成,公推伯多祿為院長。伯多祿將克呂尼的會規在加華推行,但若干修士嫌新會規太嚴,於是向舊院長聖良申訴。伯多祿就自動辭去院長職務,悄然引退。不久聖良勸修士邀請伯多祿再度出山,重掌院務。伯多祿慨然接受,過去反對他的修士,痛悟己非,欣然服從伯多祿的領導,院內事務,完全按照克呂尼會規辦理。
自伯多祿就任加華院長後,院務日趨發達,修士人數一天比一天增加。院舍不敷,增建新舍,並添建聖堂一座。這座教堂,由教宗吳爾班諾二世親自來主持祝聖典禮。吳爾班諾原是克呂尼會會士,與伯多祿誼屬同門,兩人本是莫逆之交,吳爾班諾見了伯多祿,傾談甚歡,如家人一般。
伯多祿於一一二三年逝世。
聖魯爵一世(St. Lucius I)教宗殉道
聖魯爵統治教會的時期,為二五三年與二五四年之間。當時適值暴君迦羅迫害教會,聖魯爵被充軍遠方。過了一個時期,獲准返任,信友夾道歡迎,情況熱烈。聖西彼廉也上書教宗,祝賀他脫險歸來。聖魯爵在任八個月,即與世長辭。他雖未流血致命,但教會仍奉他為殉道聖人,以紀念他遠戍異鄉,飽受顛沛流離的苦難。
聖哈德良及其他殉道者(SS. Adrian and other Martyrs)
聖哈德良出身王族,原籍匈牙利。祝聖主教後,偕同其他傳教士,往蘇格蘭宣揚福音。九世紀的時代,丹麥人常入侵英倫三島,聖哈德良和他的同伴均慘遭丹麥人殺害,時為八七五年。
真福恩培三世(Bl. Humbert III of Savoy)
真福恩培三世是撒伏亞伯爵,一一三六年誕生。童年時,拜真福亞瑪丹主教為師,所以自幼即養成熱心祈禱的習慣。父親逝世後,封邑由恩培治理。他一面盡好行政長官的職務,一面修務聖德,他於妻子亡故後,打算出家修道。但是他沒有後裔,封邑乏人管理,他的家臣極力勸他打消這計劃,再度結婚。
其時鄰邦常以武力侵略恩培的封邑,恩培為自衛起見,率兵奮勇抵抗,擊敗敵人,但是他在戰爭的時候,一切按正義法則處理。
過了一個時期,恩培決定辭職入修院,以償修道的宿願。不料入院不久,日爾曼人入侵,人民請他重握兵符,領導軍隊,抗敵衛國。
相傳恩培是在西斯德會修院內逝世。一說他在抵抗日爾曼人的戰役中陣亡。但第一說較為可靠。
一八三八年,恩培榮列真福品。
真福基多福巴來(Bl. Christopher Bales)殉道
基多福巴來是英國杜來人,在羅馬和法國萊斯攻讀神哲學。晉鐸後,於一五八八年派往英國傳教。兩年後,逮捕下獄,在獄中飽受酷刑。人們拷打他,逼他供出過去在何處舉行彌撒,何人助他偷渡入境。有一次,他的雙腕懸空吊掛了廿四小時。基多福忍受一切苦難,忠貞不屈。
他以司鐸的罪名被控,判處死刑。於一五九O年三月四日解往刑場,遭四肢支解。
福女維愛拉(Bl. Placida Viel)
維愛拉是法國諾曼第人,於一八一五年誕生,出身農家,自幼靜默寡言。十七歲時,她往鄰城探訪姑母,這位姑母在「公教學校女修會」內修道,維愛拉對這種修會生活很感興趣,於是便申請入會。她入修院後,取波拉西達為會名。
「公教學校女修會」的首任會長聖女巴斯坦,很賞識這位初學修女。那時巴斯坦已年近八十,有意推選維愛拉繼任院長職務,於是便全力訓導她治理修院的行政事務,讓她有機會汲取經驗,並派她擔任各項重要職務,包括任初學導師、創辦分院,籌款修建聖堂等。
一八四六年,聖女巴斯坦逝世。公教學校女修院全體代表大會選舉維愛拉任會長。
維愛拉(波拉西達修女)綜理公教學校女修會會務達三十年之久。在她賢明的領導下,修會獲致很大的發展,創辦了許多孤兒院、托兒所、免費學校及工場。修會創辦的事業中,如巴黎的「聖母至聖之心」孤兒院,收容了五百名孤兒。一八七O年的時代,法國內憂外患交迫,局勢可危,波爾多基柏樞機主教當眾表示:「我認為只有一個人能擔負復興法國的重大任務,這個人便是波拉西達修女。」」」當時的人,多麼重視維愛拉的工作,於此可見一斑。維愛拉教育女童工作,堪與聖若翰喇沙教育男童的工作,前後媲美。僅諾曼第一省,公教學校女修會創立的貧童學校,已達三十六所。
維愛拉一生的生活是非常簡單而平凡的,她從未受到嚴重的靈性考驗,也從未獲賜特殊的奧秘恩寵。她在院長任內,有許多事蹟,頗含有神蹟的性質,然而她很謙遜,絕對不肯認為這些神蹟是她自己的力量所獲致,她總是說:「這完全是前任院長聖女巴斯坦在天之靈,求天主賞賜給她的修院的。」在維愛拉的院長任內,公教學校女修會的修院由三十七所增至一O五所,修女人數由一五O人增至一千人。
=========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是一個祈禱應用程式 Apps(繁、簡體),內有每天的聖人傳記(上文就是「我靈讚頌主」今天的聖人傳記)、彌撒經文、反省、誦讀、晨禱、日禱、晚禱、夜禱及很多常用經文包括九日敬禮、我的聖堂..…思高聖經(新、舊約)等等。(有蘋果及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