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cti』諸位聖人-3月3日



聖女加大利納(St. Katharine Drexel)

聖座冊封聖人部部長約瑟夫薩賴瓦馬丁斯主教就真福加大利納德雷克塞爾二OOO年十月一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被奉為聖人一事,表示:「她是為捍衛美國黑人和印第安人尊嚴與人權而鬥爭的先鋒。」

真福加大利納德雷克塞爾的出生地,美國費城總主教區總主教安系尼貝維拉卡蒙席表示:「真福加大利納對耶穌和聖體的熱愛體現出天主的威嚴已經廣為美國人民所認識,無論是黑人還是其他種族的人。她從擁抱復活基督奧跡中獲得了迎接捍衛和平正義挑戰的力量。」費城總主教區修會委員會助理主任亞歷山大帕爾米耶裡神父表示:「真福加大利納被封聖的那一天標誌著偉大的種族和睦。」

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廿六日,真福加大利納德雷克塞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出生。她是天主教友富商安東尼的女兒,父親為人良善慷慨,母親漢娜雅內蘭斯特羅思是新教信徒,在加大利納出生後去世,父母的慷慨和慈善精神以及豐厚的家庭經濟來源使加大利納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當時深受美國社會排斥的北美印第安人和美國黑人身上。

儘管一八六五年頒發了奴隸自由和解放法令,但是世界民族的這一部分人民仍是種族歧視的物件。北美印第安人和美國黑人兩大部落徘徊在貧窮落後之中。一次,加大利納在前往美國西部途中看到了美國人生活的惡劣處境後,開始利用自己的資金,為解救他們和開發基督信仰教育而努力,並積極支持傳教事業的開展,美國主教團委員會負責人和西雅圖教區主教湯瑪斯墨菲蒙席指出,加大利納是一位元運用基督信仰方式管理財務的典範。

一八八三年領洗後,加大利納很快就已經表現出對獻身生活的渴望。一八九一年,為了實現創辦一個專務朝拜聖體的修會,並在痛苦的美國黑人及印第安人中傳播福音的理想,她進入了仁慈修女會的初學院。由她創立的為印第安人和痛苦者服務的聖體修女會於一九三一年得到教會的正式批准。在以後的四十年裡,修會在印第安人和痛苦者中間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加大利納一生中在美國西南部地區共創建了一座傳教中心和六十所美國黑人及印第安人學校。賽維爾大學是加大利納的畢生傑作之一,這是一所坐落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的美國黑人大學,最近兩年中,從這所大學畢業的美國黑人學生比其他任何大學都要多,賽維爾大學現任校長諾爾曼弗朗西表示:「加大利納為印第安人和美國黑人的需求貢獻了自己。這遠遠超過了金錢的價值。」

一九三五年,加大利納已經是七十多歲的病人,她離開了修會長上的工作,專心致力於祈禱生活。一九五五年三月三日,九十六歲高齡的加大利納修女安息主懷。目前,她的追隨者共有二百六十一名,分布在三十六個團體中。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加大利納德雷克塞爾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封為真福品。二OOO年三月五日,教宗確認了使加大利納成為教會聖人的聖跡,一名在一九九二年出生失去聽覺的兒童康復了,她於一九九四年借助真福加大利納的轉禱重獲聽覺。

福女德肋撒萬時麗(Bl. Teresa Verzeri)童貞、聖心孝女會會祖

福女德肋撒萬時麗是意大利人,一八O一年誕生。於十歲時,初領聖體,那時她已有志出家修道。她遵奉貝納古神父的命令,入本篤會三次。每次入會後,貝神父又命她退出,她便遵命退出。旁人都譏笑她反覆無常,可是她勇敢地服從神父的命令,毫不沮喪。

德肋撒第三次退出本篤會後,獻身從事教授兒童要理的工作,這工作使她想在創立一個新修會。她與妹妹安多尼亞和其他兩位少女共同發普通聖願,專事教育兒童。她們的生活很嚴肅,常守嚴齋,並守靜默。很多女子都加入是項神聖的工作。德肋撒的三個姐妹和她的母親(那時她父親已死,母親守寡)也都申請加入。這個婦女團體由貝神父管理。不久,貝神父起草會章,計劃組織正式修會。新修會的工作包括:教育貧童、探訪患病的貧婦、組織婦女退省神工(退省神工按聖依納爵擬訂的靈修規程辦理)。

德肋撒因本人缺乏決斷力和過於謙遜的緣故,精神方面感到很大的徬徨。她常自問:是否天主的聖意確實想她創辦這個修會?當時輔導婦女宗教生活的修會組織,除德肋撒創辦的聖心孝女會以外,還有聖女巴拉特創辦的聖心會。德肋撒擔憂自己的修會,可能是一個疊牀架屋的組織。可是到後來,她發覺這兩個修會的工作範圍,絲毫沒有衝突,兩者並行不悖,而且可以互相輔助。一八四一年,德肋撒和其他同會修女獲准發終身聖願。數日後,教廷頒詔正式批准這修會。一八四七年,再度頒發批准的詔令,並准許德肋撒在羅馬設立分院。

羅馬分院成立後,聖心孝女會的會務一天比一天發達。四年後,意大利北部發生霍亂,德肋撒身染疫病,不治而死。一九四六年榮列真福品。

聖瑪利諾、聖亞斯帝路(SS. Marinus and Astyrius)殉道

聖瑪利諾原籍巴勒斯坦凱撒利亞城,在羅馬軍隊服務,因功升任百夫長。有一個軍官也想逐鹿這職位,便向長官報告瑪利諾是基督徒,不肯向皇上獻祭,所以他不應升任百夫長。總督傳訊瑪利諾,瑪利諾坦然承認自己是教徒。總督給他三小時考慮,瑪利諾退出法庭,主教德帝諾在門外等候他,領他到教堂,站在祭台前。主教指給他看,祭台旁掛著一把劍,祭台上有一部福音,問他選擇那一樣。瑪利諾毫不猶豫,伸手拿取福音經。主教說:「很好,你緊緊地依靠著天主,求天主賜你力量,獲得你所選的東西。」瑪利諾回到法庭,仍與上次一樣,堅決表示自己的信德。官吏立即宣判死刑,將他解往刑場處決。

聖亞斯帝路是一位參議員,他那時也在刑場,目睹聖瑪利諾殉道致命,就脫下外衣,裹著瑪利諾的遺體,盛禮殯葬。亞斯帝路後來也因信奉基督聖教的「罪名」,流血致命。所以聖瑪利諾和聖亞斯帝路的瞻禮,在同日舉行。

聖愛米德、聖塞利冬(SS. Emeterius and Chelidonius)殉道

聖愛米德和聖塞利冬兄弟是聖婦策祿的兒子;父子三人都在軍隊服務。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的時代,兄弟二人在西班牙殉道致命。相傳他們致命時,愛米德的指環和塞利冬的手帕,都冉冉上升,飛往天上去。

聖女亞蒂拉(St. Arthelais)童貞

聖女亞蒂拉是君士坦丁堡總督的女兒,才貎雙全,秀外慧中。許多貴家子弟都來求婚,儒斯諦寧皇帝聞悉亞蒂拉的美貎,也派人向她父親示意,意欲納為皇后。總督與愛女商議後,決定逃往舅父處。她父親親自護送至譚馬西亞,再由傭僕伴送前行。中途遇盜賊,賴天主護佑,安然脫險。到了舅父家裡,舅父送她到安納文城,城內居民熱烈歡迎。亞蒂拉赤足步行到聖母堂,感謝主恩。自此,她在皮納文城隱修,除星期日外,天天守齋,死時芳齡只有十六歲。

聖婦農恩(St. Non)

聖婦農恩是聖達味的母親(聖達味的瞻禮日期是三月一日)。她的出生不詳。聖婦農恩在威爾斯和不列顛尼是極有名的一位聖婦。

聖文華老(St. Winwaloe)院長

聖文華老是法國不列顛尼人。「文華老」一詞含有「美男子」的意思,因為文華老自幼容貎俊美,所以父母給他取了這個名字。他的父母早有意將他獻給天主,他自己也有意出家修道,但兩老捨不得與愛子分離,所以始終拖延著。後來,他們覺得天主聖意難違,便准文華老離家往修院。先是文華老在家的時期內,有一天與父親往海濱散步,突見海上帆影點點。文華老很天真地高呼道:「我看見一千隻船了。」這些小舟靠了岸,船夫都是海盜喬裝的,他們拿出武器,企圖搶劫。結果被文華老的父親打敗,鼠竄逃去。文華老勸父親將海盜遺留的贓物建造一座聖堂,該堂遺址至今還有一個十字架竪立著,上面寫有「千船十字架」等字。

聖文華老意欲渡海往愛爾蘭,繼續聖巴特利爵的偉業。聖巴特利爵顯現給他,勸他打消這計劃。其後,院長派他率領十一位修士往別處創建新修院。他們得迦樂親王的協助,在不來斯港對岸創立了一座修院,由文華老任院長。文華老治理院務多年,某日,在堂內獻彌撒時,安逝於主。

聖安色莫(St. Anselm of Nonantola)院長

郎果伯王統治意大利的時代,有一位得力的助手,那就是富奇公爵安色莫。安色莫是一位熱心的教徒,除創建兩座修院外,親自前往羅馬,領受聖本篤會會衣,後升任院長。他管理的會士,共達一千人之多。郎果王駕崩後,新君接位,將安色莫放逐到桑脫加西諾。七年後,查理曼日大帝送安色莫返任。安色莫度了五十年的修會生活,於八O三年安逝。

聖日味諾(St. Gervinus)院長

聖日味諾是教宗聖良九世的親戚,原籍法國萊斯。晉鐸後,入凡爾登修院。不久他的才德為眾人注意。一O四五年,他當選聖李其修院院長。在院長任內,他建立了聖堂多座,並廣事搜集希臘、拉丁手抄原本書籍。很多朝聖者湧往修院向日味諾告罪,領告解聖事。聖日味諾有時整天忙著聽告解,有時往各地講道聽告解。他也曾往英國多次,英國國王聖愛德華很器重他;愛德華第一次偕同皇后去迎接他時,皇后按照當時英國習慣,走上前去,想用口親他的面頰,日味諾大驚,向後退避。皇后很狼狽,怒不可遏。聖愛德華連忙向妻子解釋,兩國習慣不同,日味諾絕不是有意當眾羞辱皇后。

日味諾暮年身染痳瘋,非常痛苦。但他怡然自得,感謝上主賞賜他這種考驗,給他立功的機會。一O七五年三月三日,他已身患重病,勉強做完彌撒,由旁人抬往臥室。眾修士們在病榻前悲痛流淚,日味諾對他們說:「孩子們,今天聖母豁免我現世的職務了!」接著他行公告解,痛悔己罪,並囑人將他抬往聖堂祭台前,瞑目安逝。當人用清水揩抹他的遺體時,發覺他身上痳瘋的痕跡都已消逝。

聖亞來(St. Aelred)李復院長

聖亞來於一一一O年誕生。蘇格蘭國王聖達味聘他任內務大臣。亞來為人溫良仁厚,深為宮廷各大臣所器重。一天,有一個大臣當著國王面前指摘亞來,用惡言侮辱他。亞來非但不動怒,反而向他道謝。那人很慚愧,急忙向亞來道欺。亞來有意棄俗修道,可是捨不得離開他的好友們,心內徬徨不安;到後來,理智戰勝情感,認識自己必須斬斷世俗的一切友誼,全心全意為吾主服務。那時,他心中頓時感到說不出的舒暢和安慰,於是立即離開蘇格蘭,入李復西斯德派隱修院,這修院的院長是聖伯爾納鐸的弟子威廉。他因愛主心切,所以一切苦行,都覺得非常輕鬆。他常說:「主,你的軛是多麼輕鬆呀!」他過去愛讀拉丁文豪西賽祿的作品;但自從棄俗修道後,對世俗文學感不到興趣,專讀有關聖道的書籍。院內有一位修士,出身貴族,家道富有,博學多才,但是他棄富貴如敝屣,出家修道。在修院內,終日如聾啞一般,非有要事,不出一言。聖亞來很敬重他。有一次,亞來不小心,同他談一句無關緊要的話,那修士一言不發,瞪著眼望他。亞來很後悔,以後加倍約束自己的唇舌。

一一四七年,聖亞來升任李復院長,管理三百位修士。全院修士除清水外,不進其他飲料,吃的是最粗糙的食物,作最辛勞的苦工,夜間僅睡極少時間;除必要情形,向院長談話外,終日守靜默,不出一言。聖亞來為人謙遜,愛好幽靜,堅決拒絕主教的職位。

聖亞來雖是一位聖德出眾的賢士,很富有人情味,待人非常和藹。他的弟子華德說:「我追隨亞來十七年,從未見他驅逐任何修士出院。」亞來暮年時,患風濕病,步屐維艱,可是他常抱病往英國各地處理公事。一一六七年一月十二日逝世。

真福雅各比諾(Bl. Jacopino of Canepaci)

真福雅各比諾的一生,表面上看來,很平淡無奇。但是他在祈禱、仁愛、克苦方面,卻修務了卓越的聖德。他出身貧寒,自幼特別恭敬聖母。稍年長就入了加爾默羅會為輔理修士。他的職務是挨門乞討,求人布施。這職務雖然很卑微,但他常能利用機會,安慰遭遇苦難的人,或勸誨犯罪失足之徒。他於一五O八年逝世,享壽七十歲,一八四五年榮列真福品。

=========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是一個祈禱應用程式 Apps(繁、簡體),內有每天的聖人傳記(上文就是「我靈讚頌主」今天的聖人傳記)、彌撒經文、反省、誦讀、晨禱、日禱、晚禱、夜禱及很多常用經文包括九日敬禮、我的聖堂..…思高聖經(新、舊約)等等。(有蘋果及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