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mass.jpg)
亞歷山大城瘟疫期內各殉道者(Martyrs in the Plague of Alexandria)
二四九年至二六三年,羅馬帝國大部分地區瘟疫盛行,死者無數,僅羅馬一地,患疫病死亡的人數已達五千人。亞歷山大城的瘟疫情況,尤為猖獗,家家戶戶都有人死於疫病,屍體橫陳街頭,無人收殮,臭氣衝天,人心惶惶,談虎色變。居民終日在死亡的威脅下,造成恐怖的心理,只顧個人安全:就是家人患疫,也棄置不顧,往往有很多病者還未斷氣,即被投於戶外。
在這場大災禍中,基督信徒發揮與眾不同的博愛精神。他們過去遭逢教難,不得不藏身秘密處所,有時駕舟往海上舉行彌撒聖祭。現在他們見大難臨頭,挺身而出,甘冒生命危險,照顧患難同胞。病人一旦氣絕,他們便將屍體抬去,揩洗後,好好地殮葬。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不傳染疫病,自己的喪鐘已在敲著;但為了效法吾主捨身救人的榜樣,不辭一死。
亞歷山大城主教聖狄奧尼說:「很多人醫好了別人,自己卻染上疫病死了。教會最良好的弟兄都這樣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有神父、有副祭、也有在俗信友。這種由信德推動的犧牲,似乎不遜於殉道致命。」所以教會對這次疫災期內犧牲的烈士,用殉道者的榮銜紀念他們。
聖波德烈(St. Proterius)亞歷山大城宗主教殉道
亞歷山大城宗主教聖濟利祿去世後,他的繼任者狄奧斯柯擁護「基督唯神性」的異端,信仰正統教義的陣營,其領導人是一位司鐸,名叫波德烈,他堅決與狄奧斯柯抗爭。四五一年,加山東會議宣布將狄奧斯柯撤職,遺缺由波德烈繼任。其時亞歷山大城居民分成兩派:一派擁護波德烈,另一派擁護狄奧斯柯。狄奧斯柯死後,他的黨徒擁護另一異端神父為主教。他們衝入聖堂,將波德烈刺死,並將他的屍體斬成寸段,用火焚成灰燼,時為四五七年。
聖羅麥納和聖比西諾(SS. Romanus and Lupicinus)院長
聖羅麥納中年出家,在瑞士與法國交界的樹林隱居,這樹林四面由高山峻嶺環繞,人跡罕至。他在那裡自己耕種,祈禱默想。過了一個時期,他的兄弟路比西諾和別些信友也來隨他修道。
羅麥納和路比西諾兄弟兩人,先後創立了男修院兩座及女修院一座,兩人共同擔任院長職務。修士的生活異常清苦,終年不食肉類、牛乳及雞蛋,只限於患病的情況下,才可吃食。他們身穿獸皮製的衣服,嚴冬酷暑,都不更易。
聖羅麥納往鄰地朝聖,治癒了兩個痳瘋病人。他途經日內瓦時,神職人員和全城居民都出來歡迎他。
羅麥納於四六O年逝世。路比西諾又活了二十年,四八O年逝世。
聖希拉利(St. Hilarius)教宗
四四九年,在朝廷奸臣的策劃下,在厄弗所召開了「勞白會議」,荒謬地擁護歐旁奇派的異端,將信奉正統教義的主教聖法萊文毒打致死(二月十八日是聖法萊文瞻禮)。教宗的欽使們提出抗議,暴徒大怒,打算將他們一併殺死。欽使無奈,退出會場。這幾位欽使中,有一位是希拉利。
四六一年,教宗良去世,公推希拉利繼任。希拉利在教宗任內,致力整頓高盧和西班牙教會內部紀律。決定主教無總主教許可,不可擅離職守,而且不得自己指定接班人。這些決定一直沿用到現在。四六八年二月廿八日逝世。
聖奧斯華(St. Oswald of Worcester)約克總主教
聖奧斯華是丹麥人,坎特布里總主教聖沃度的侄兒。他在英國領受神品後,渡海往法國入弗力理修院。他後來回到英國,在他叔父約克總主教奧斯奇坦的教區服務。聖鄧司登很賞識他的才德,所以當聖鄧司登升任坎特布里總主教後,即向英王保薦奧斯華。奧斯華不久當選華司德主教,他全力與聖鄧司登合作,建立修院,傳揚聖教。奧斯華忠勤治理自己轄區的教務,講道誨人,糾正積弊,同時提倡文學,在外國延聘博學鴻儒來英國講學。九七二年,他當選約克總主教,但教宗特准他同時兼任華司德主教。他常愛在他親手創立的修院教堂,與修士一同念經祈禱。他每日給十二個窮人洗足,洗好了足,招待他們同桌用飯。九九二年二月廿九日,奧斯華剛替第十二個窮人洗好了足,跪在地上以口吻足,還沒有站起來,口裡念著:「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突然氣絕身亡。他的遺體抬往大堂時,一隻白鴿飛來,棲留在屍體上。
福女安日拉(Bl. Angela of Foligno)
福女安日拉是中古時代偉大玄秘聖賢之一,地位與聖女加大利納棲亞那、加大利納熱那亞相等。她與聖五傷方濟各的風格迥然不同。五傷方濟各注重行動,安日拉注重內心的思想;五傷方濟各在一切受造物上都看見天主的神工,安日拉在天主身上看見一切受造物。但是兩人的出發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愛天主在萬有之上。
安日拉生於一二四八年,嫁給了一個商人,生有子女多人。她青年時貪戀世俗,到了一二八五年,她突然受到真光的啟示,認識到過去的生活方式是錯誤的,這是她一生的轉捩點。她開始認識罪惡的可憎,痛悔補贖,犧牲一切,追隨聖五傷方濟各的芳表,她加入了聖方濟各第三會。
過了不久,她的母親,她的丈夫,她的子女相繼逝世。這為她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是她發揮最大的英勇精神,忍受這一切考驗。「一切都是為了愛天主」,這是方濟各會的基本精神。安日拉將她的全部家產都賣掉,最後將她最心愛的一座住宅也出售了,因為耶穌向她啟示:假如她要修務純全的德行,必須捨棄一切,如同聖五傷方濟各一樣,度絕對的神貧生活。她一再獲賜神視,在神視中獲得的神光神樂,一次比一次增多。她集合了一批第三會會友,其中一位女會友名叫克利斯蒂娜,常伴隨她出外,這個女伴見安日拉在路上神魂超拔,雙目呆滯,怕旁人恥笑,忙叫她以巾掩面。安日拉說:「我們不用害怕,天主自會照顧我們的。」
聖瞻禮五,安日拉對女伴說:「我們到醫院裡去,在病人中,我們會找到『耶穌』的。」她們帶些食物,送給貧苦的病人,給他們洗足。兩人從醫院回來,滿心喜悅,因為她們真的已找到基督了。
安日拉的生活,在表面上看來是平凡的,然而越是在這種平凡的生活中,越能顯出她的聖德出眾。
有一個人最初很熱心,後來失足犯罪。安日拉一見他,就將他內心的秘事完全揭露,終於勸化他回頭改過。其後這人入方濟各會,成了一個熱心的會士。
安日拉初期的神視,據她自述,可分為十八個階段:她先認識罪惡的可怖,接著認識天主的慈悲,耶穌的苦難。到了第十階段,耶穌顯現給她,於是她明白過去自己所受的苦與耶穌的苦相比,那麼微不足道,認識自己應真心痛悔,便立志度徹底的神貧生活。她的靈修,一天比一天進步。聖母賞賜給她很多的恩寵,她全神貫注在祈禱中,廢寢忘食。
可是安日拉的靈修,不是直線上升的。她到達了一定高度便往下退。經過了一番內心的戰鬥,她一再感受強烈的誘惑,誘她偽裝謙遜,誘她犯驕傲的罪,誘她暴躁發怒。這樣一連兩年,然後雨過天晴,她獲賜神慰神樂,體驗到天主的仁慈,完全浸沉在天主的聖愛中。
一三O八年底,她自知死期將至,將她平日訓練的婦女召集來,一一給她們祝福,勸勉她們勤修聖德。一三O九年一月四日,她安逝於主。
福女維拉娜(Bl. Villana of Florence)
維拉娜是佛羅倫一個商人的女兒,她十三歲時,私自逃往女修院,計劃棄俗修道,結果被家人追回。她父親為了打消她的修道計劃,給她擇配。她結婚後,生活奢侈,放膽犯罪,與過去完全不同。有一天,她穿了艷麗的衣服,照鏡自賞,不料看見鏡子裡映出一個醜陋的魔鬼。她連照數次,仍看見魔鬼的形象。於是她恍然大悟,自己的靈魂多麼醜陋不堪,於是立即辦妥當告解,立志改過回頭。
不久以後,她加入多明我第三會,聖德日有進步,每日除處理家務外,念經祈禱。她最愛讀聖保祿書信和聖人傳記。在彌撒中,她常神魂超拔。她雖體弱多病,但耐心忍受病苦。她的臥室內有時充滿神光,聖母與天國的聖人常來與她傾談。臨終前,她請別人給她誦念福音上耶穌受難的一段文字。當人們念到:「祂俯首,氣絕身死」一句話時,她交叉起雙手,閉目安逝。遺體迎往附近聖堂,信友聞訊,都趕來聖堂瞻仰遺容,絡繹不絕,以致一個月內,也無法舉行歛葬禮。一八二四年,維拉娜榮列真福品。
福女安多尼亞(Bl. Antonia of Florence)
福女結婚後不久,丈夫逝世,她立志獻身事主。一四二九年,福女安日利娜在佛羅倫斯創立方濟各第三會女修院,安多尼亞申請入會。不久,長上見她才德出眾,派她任聖亞納女修院院長,後調任亞吉拉女修院院長。
當聖若望嘉庇當視察亞吉拉修院時,安多尼亞要求度更嚴格的修會生活;聖若望很贊成她的計劃。她就偕同十一位修女往另一修院,按聖加勒的會規修道。不久,很多女子前來加入,一百餘修女日夜唱聖歌讚頌天主。安多尼亞最傑出的德行是謙遜和忍耐。她身患頑疾,異常病苦,但十五年內,從不出一句怨言,她確是聖方濟各的標準女兒,勤修神貧,熱愛同院的修女。一四七二年逝世,一八四七年列真福品。
福女魯意撒(Bl. Louisa Albertoni)
福女魯意撒生於一四七三年,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她嫁給一個富家子弟,生育了三個女兒。丈夫死後,她入方濟各第三會。她常默想耶穌苦難,痛哭流淚,幾乎雙目失明。有暇即出外探視貧苦病人,全部家產都撥充善舉,自己度最清貧的生活。
她施捨金錢的方法,有時是很奇特的。她焙了一批麵包,將不同價值的金銀錢幣,放在裡面,逐一分配給窮人;到後來,她全部家產,都耗用在善舉上,每天靠親友送些食物給她,可是她還是將這些食物轉送給窮人,僅留一小部分供自己吃。一五三三年一月三十一日,她口中說著吾主在苦架說的那句不杇名言:「父呀,我將我的靈魂交給您!」便瞑目長逝。死後顯有神蹟甚多。一六七一年列真福品。
=========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是一個祈禱應用程式 Apps(繁、簡體),內有每天的聖人傳記(上文就是「我靈讚頌主」今天的聖人傳記)、彌撒經文、反省、誦讀、晨禱、日禱、晚禱、夜禱及很多常用經文包括九日敬禮、我的聖堂..…思高聖經(新、舊約)等等。(有蘋果及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