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mass.jpg)
2020/02/27
聖嘉俾厄爾修士(St. Gabriel Possenti)
聖人原名方濟各玻森諦。「聖母痛苦嘉俾厄爾」是他入修會後所取的會名。聖人原籍亞西西城,與聖五傷方濟各為同鄉,故他以方濟各為領洗聖名。玻森諦弟兄姊妹共有十三人,其中有幾個幼年夭折,聖人排行十一。他四歲時,慈母棄養。他童年時期,大部分時間在耶穌會學校受教育。
方濟各青年時代,性情暴躁,服裝講究,貪戀世俗,醉生夢死。他雖未犯大罪,但日後回想,常覺從前的生活可能令人失足,而不寒而慄。所以入會後,致書友人,勸他務須潔身自愛,萬勿結交壞友。
方濟各十八歲時,突然患重病,病中決定,待痊癒後,立即棄俗修道。可是他健康後,卻延擱執行。一兩年後,他又患重病,群醫束手,這次病癒後才真的入會修道。
一八五六年,方濟各加入苦難會,取名「聖母痛苦嘉俾厄爾」。從此,他努力在小事上修務純全的聖德。他熱心祈禱,對窮人發揮仁愛的精神,待人和善,徹底遵守會規,勤操苦行,克苦己身。在任何事情上都犧牲己意。絕對服從。這是一種經常的克己、磨練。而他的主要特徵是,常懷著快樂的心情,修德行善。所以他的修會生活,表面上平淡無奇,實際上,利用平淡無奇的方法,日積月累,修成純全聖德。
聖人常想加強克苦身體,他求長上准他戴一根小鐵刺鏈子,長上不准。他再申請,對他說:「是的,你的意志需要用一根鐵鍊來繫住呀!」另有一次,他又向長上請求戴鐵鍊,長上對他說:「你去戴吧,可是你應把鐵鍊戴在外面,讓別人都知道你在做克苦的善功。」這話中雖有刺,但他不顧旁人恥笑,遵命行事。
嘉俾厄爾修士入會後僅四年,患嚴重的肺結核,他堅持忍耐。他臨死前,把全部靈修日記付之一炬,不願傳世留名,一八六二年二月廿七日安然逝世。一九二O年列聖品。
聖儒利安、聖克羅寧、聖巴撒(SS. Julian, Cronion and Besas)殉道
三世紀教難期內,亞歷山大城有很多富人和官吏,貪生怕死,背叛天主教,向邪神獻祭。但是另一部分人,是耶穌基督的柱石,忠貞不屈,為真道作證。其中最著名的為儒利安。儒利安身患風濕病,不能站立行走,出外需人摻扶。他信奉聖教,與摻扶他的兩個僕人同時被捕。其中一個當場背教,另一個僕人名叫克羅寧,與儒利安兩人,不肯背教,縛在駱駝上,在全城遊街,然後解往刑場,用皮鞭笞打,投入烈火焚斃。那時有一個兵士,名叫巴撒,也是基督信徒,在兩位烈士遊街時,阻止群眾侮辱他們,當場被捕,以信仰聖教的罪名,被判斬首。
聖泰萊拉「隱修者」(St. Thalelaeus the Hermit)
聖泰萊拉是西利西亞人,他最初在一座棚屋內隱居;屋旁有一個邪神廟,很多來神廟獻祭的人,都被聖人勸化,改奉天主教。
過了一個時期,他設計造了一隻囚籠,籠的兩端用兩根木輪製成,輪與輪間用幾根木柱連接,各木柱間均保持一定距離,如籠子一般。這個囚籠異常低矮,他在裡面,身體只好蹲伏著,把頭枕在膝上。撰述他傳記的人德多萊,在首次遇見他時,他已在囚籠裡住了十年。德多萊問他為甚麼住在囚籠裡。他答道:「我懲罰這個犯罪作惡的身體,希望天主能寬恕我的罪,赦免我死後的刑罰,至少減輕這些刑罰。」
泰萊拉度了六十年的隱修生活,經常不斷痛哭自己的罪。他常對來謁見他的人說:「仁慈的天主,給我們時間,叫我們痛悔補贖,假如我們不善於利用這光陰,那是多麼不幸呀!」
聖林達(St. Leander)塞維拉主教
六世紀,僑居西班牙的西嶽特民族,一度為亞略異端所迷惑。教他們棄邪歸正的主要功臣是聖林達。林達的父親是卡太其公爵,母親是戴沃多的女兒。有兩位弟兄:聖傅琴蘇主教和聖依西多祿(後來繼聖林達之位,任塞維拉主教),他的姐姐是聖女佛倫蒂娜。
林達青年時,入塞維拉修院。塞維拉主教逝世,眾人推選林達繼任。林達一上任,就盡力攻斥亞略異端。他賴祈禱和講道,勸化了許多異端教徒。五八三年,林達奉派往君士坦丁堡覲見皇帝。他在那裡,與未來教宗聖大額我略初次相遇,兩人一見如故,成了莫逆的朋友。
林達回到西班牙,照常對亞略異端展開無情打擊。但是那時候,雷維其王是一個亞略派異端教徒,他因自己的兒子(聖赫梅其)不肯由亞略派神父手中領聖體,判他死刑,同時,將許多主教放逐,包括聖林達和聖傅琴蘇兄弟二人。聖林達在流放期中,仍不放棄攻斥亞略派異端的任務,他著了三本書,駁斥亞略派異端。過了一個時期,雷維其將被放逐的主教召回。他臨終前,請聖林達來,將太子李加萊托給聖林達。李加萊在聖林達的指導下,成了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林達用他的才智,勸化了許多亞略派主教,使整個西嶽特民族重入聖教會的懷抱。
五八九年,林達主持托來多第二次會議,大會隆重宣布信仰天主聖三同性同體的真理,同時通過了廿三條維持教會紀律的條文。次年又在塞維拉召開會議,以徹底完成及鞏固全國歸化真教的工作。
聖林達非常重視祈禱,他常勸人熱心祈禱,對修會人員更特別強調熱心祈禱的重要。他改革了西班牙的教會禮儀,為了唾棄亞略派異端起見,在彌撒中唱尼賽信經。其後,這項習慣普遍流傳至全部西方教會。
聖林達體弱多病,他最感受痛苦的是他的風濕病。根據西班牙古老的傳說,有名的瓜達羅帕聖母像是教宗聖大額我略送給聖林達的。聖人於五九六年逝世,遺體葬在塞維拉大堂。
聖加米愛(St. Galmier)
聖加米愛是法國里昂的鎖匠。他生活很清貧,一有餘暇,便念聖書和祈禱。他常將工作賺得的工資施捨給窮人。他遇見任何人都說:「因吾主的名,我們大家感謝天主吧!」某日聖猶斯督修院院長來探訪他,傾談之下,很欽佩他的聖德,請他入該院修道。他每日進餐時,飛鳥來啄食他手中的食物,他對牠們說:「你們讚頌天主吧!」其後,主教祝聖他為五品副祭。聖加蘇愛是鎖匠的主保。
聖亞諾(St. Alnoth)
聖亞諾是一個牧羊者。他後來獨居森林中度隱修生活,聖德出眾。數年後,他被強盜殺死。
聖若望高治(St. John of Gorze)院長
聖若望家道富有,幼年喪父,他承受遺產,斥資裝飾教堂。他見附近女修院會規嚴格,修女勤操苦行,不勝欽佩。
他往羅馬朝聖回來,偕同總鐸恩福往高治修院修道。該修院院長一職由恩福擔任。若望的苦行,有時太過分,院長不能不出面干涉,勸他注意健康。奧督皇帝請若望任欽使報聘回教王,若望不辱使命,回教王異常欽佩他的才能。九六O年,若望升任高治修院院長。他致力改革修院,注重身體克苦善功。九七四年逝世。
真福瑪爾谷伯華治(Bl. Mark Barkworth)殉道
瑪爾谷伯華治是英國人,自幼信新教。牛津大學畢業後,漫遊歐洲大陸,參觀杜愛天主教修院後,皈依天主教,並攻讀神學,領受鐸品。當時英國學生加入本篤會的很多,這個棄俗修道運動的領導人物便是瑪爾谷。
瑪爾谷晉鐸後,自己也入本篤會為初學修士,並獲准如發願期未至,而身患重病,可臨時提前發願。他返英國後不久,被官廳逮捕,在獄中向兵卒透露:聖本篤曾顯現給他,告訴他將為主致命。
開庭審訊結果,以司鐸的罪名,判處死刑。行刑日,天氣嚴寒,大雪紛飛。瑪爾谷事前設法取得本篤會會衣一件,穿在身上,並將頭髮剃成本篤會士式樣。當他與可敬斐祿神父抵達刑場時,福女萊尼的屍體還懸掛在絞架上。瑪爾谷上前,口親福女衣服的邊沿,說道:「姐,你比我們先走一步,我們現在跟著你走。」他向群眾致詞,說起當年教宗聖額我略派本篤會會士來英倫三島,向他們的先人宣揚福音。他接著說:「我現在以天主教徒的身分,以司鐸的身分,同時也以本篤會會士的身分,來這裡受死。」他高聲唱道:「這是主的日子,我們大家歡樂吧!歡樂吧!」當刑吏肢解兩位烈士的身體時,人們發現瑪爾谷的隻膝有原繭,那是因為他一生常跪地作長禱的原故。一個青年拾起瑪爾谷的腿,給在旁的新教牧師看,問道:「你們中間那一個有這樣的膝?」真福瑪爾谷伯華治殉難日期為一六O一年二月廿七日,他是英國本篤會士的第一位殉道者。
福女亞納萊尼(Bl. Anne Line)殉道
福女亞納是英國一個很有地位的人的女兒。她父親是一個基督教徒,因子女信奉天主教,與他們脫離關係,剝奪他們的遺產承繼權。亞納嫁給萊尼先生,萊尼因不肯服從英國國教,一度被捕,後獲准離英國,死在異鄉。亞納寡居,體弱多病,獻身為蒙難的神職班人員服務。耶穌會神父吉拉在倫敦設一秘密收容所,收容被捕的神職人員。這收容所委托亞納管理。過了一個時期,官廳對亞納的行動開始注意。她將收容所遷往別處,不久又為當局偵悉,派軍警前往搜查。有一位神父恰好在屋內,穿好了祭衣,準備獻彌撒,他立即卸裝逃走。亞納當場被捕,以收容司鐸罪名被控,判處死刑。亞納聞判,神態鎮靜;到了刑場,用口親絞架,跪下作最後祈禱。與她同日殉難的有真福瑪爾谷神父,和她的聽告解司鐸斐祿等。
=========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是一個祈禱應用程式 Apps(繁、簡體),內有每天的聖人傳記(上文就是「我靈讚頌主」今天的聖人傳記)、彌撒經文、反省、誦讀、晨禱、日禱、晚禱、夜禱及很多常用經文包括九日敬禮、我的聖堂..…思高聖經(新、舊約)等等。(有蘋果及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