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cti』諸位聖人-2月17日



聖母忠僕會七位會祖(The Seven Founders of The Servite Order)

一二二五年,意大利佛羅倫斯有富商七人,他們看破紅塵,創立了聖母忠僕會。當時佛羅倫斯局勢混亂,邪說肆虐,人民道德水準低落。這七人立志度克苦的生活,並特別恭敬天主聖母。某年聖母升天瞻禮,聖母顯現給他們,囑他們往隱僻的處所獻身敬主。廿三日後,一切準備妥當;他們經主教特准,往佛羅倫斯城外一小屋,度祈禱和補贖的生活,後來因來訪的客人太多,於是遷居荒山,遠離塵囂,度最嚴厲的苦修生活。

數年後,主教親自來視察,並指示他們應訂立會規。他們於是祈求聖母光照。聖母又顯現給他們,手中拿著一件黑色會衣,旁有一天神,手持一牌,寫著:「聖母忠僕會」等字。聖母囑他們應穿黑色會衣,並遵守聖奧思定會會規。自此(一二四O年四月十三日),他們正式取了「聖母忠僕會」的會名,並由主教委派七人中最年長的彭費祿為會長。他們七人分別取名:彭費祿、亞力西、亞瑪達、赫格、沙斯德、瑪納德、彭納群。除亞力西外,其餘六人均接受特別訓練,晉升鐸品。不久,會務迅速發展,各地紛紛設立分會,五十年內會員達一萬餘人。從十四世紀開始在克來達島和印度建立修院一百多所,二會為修女,三會進行慈善和教育事業。

聖母忠僕會雖經教區神長核准,尚未獲宗座正式批准。因根據拉脫郎會議決定:任何新修會,一概不准設立。故聖母忠僕會成立六十年後,始由教宗真福本篤十一世正式予以批准。聖彭費祿於一二五六年,因年老力衰,辭去會長職務,由聖彭納群(七人中最年幼者繼任)。聖彭費祿於一二六一年除夕逝世。聖彭納群在堂中誦耶穌受難福音時逝世。聖亞瑪納德當選第四任會長。聖沙斯德往巴黎領導會務。聖赫格往德國創立分院;兩人任務完畢,奉召重返總院,於同日逝世。聖亞力西,謙辭司鐸聖職,終身任輔理修士,享壽一百一十歲。一八八七年七位會祖一起被列入聖品。

聖刁杜祿、聖儒利安(SS. Theodulus and Julian)殉道

刁杜祿是一位賢德的老翁,在巴勒斯坦總督費米良家內擔任要職,他目睹五位埃及殉道者壯烈犧牲,很為感動,就往監中探視被囚信友,勸免他們堅守真道。總督大怒,下令將刁杜祿處以十字架苦刑。刁杜祿慷慨就義,他所受的刑與吾主相同。

儒利安是一位望教者,尚未領洗。埃及五烈士執行死刑時,他恰好離城外出。回家後,聞悉此事,即趕往刑場,口親烈士的遺體。守軍當場將他逮捕,解往總督處。總督用火刑將他燒死。儒里安在火焰中,怡然自得,刑吏及旁觀者均為之咋舌。

聖羅門(St. Loman)主教

聖羅門是愛爾蘭著名聖人巴特利爵的外甥。他隨聖巴特利爵往愛爾蘭傳教。巴特利爵與羅門一同搭船出發,巴特利爵上了岸,囑羅門單獨划船至波納。羅門在船上高聲唱歌,當地脫利族首領的兒子福器聞歌聲至岸旁聆聽。兩人傾談,一見如故。羅門教福器要理。接著兩人同唱聖歌。福器的母親是一位英國公主,自幼領洗入教,深喜福音能傳至愛爾蘭,也出來與他們同唱。不久以後,福器的父親也領了洗,全族的人都皈依天主教。他撥一方土地給巴特利爵建造聖堂,其後聖羅門在該地任主教。羅門死後,福器繼任其職,後來也成為聖人。

聖芬貝(St. Fintan of Cloneenagh)院長

聖芬貝是愛爾蘭及萊克斯修院的院長。他在愛爾蘭的地位,與聖本篤相同。他最初拜聖高隆巴為師,後遵師命,在萊克斯創建修院。每主日晚上,聖高隆巴在自己的住屋中目睹聖芬貝站在天神中間,侍立耶穌寶座前。

聖斐南(St. Finan)林田發主教

聖斐南是愛爾蘭人,繼聖安登任林田發主教。當地民風強悍,但聖斐南剛柔交濟,治績斐然。他派聖撒德往英國中部傳教,勸化許多人棄邪投明。

聖西爾文(St. Silvin)主教

聖西爾文初在佛蘭克族王朝為臣。後看破紅塵,棄俗修道,在羅馬祝聖司鐸;後升任主教。他以自己的善表和講道,勸化了許多外教人和冷淡教友。他將全部家產捐出,供贖回俘虜和賑濟窮人。他自奉甚簿,四十年不吃麵包,只以蔬菜果腹。他的唯一私產是一匹馬,當無力行走時,用以代步。身上常穿最破舊的衣服;有旅客投宿,無不竭誠招待。他深願度隱修生活,但因身體太弱,未能如願以償。

聖愛華莫(St. Evermod)拉次布主教

聖諾貝多在法國北部傳教時,有一個青年深為他的講道所感動,立志棄俗修道,加入聖諾貝多創立的「普來蒙德來修會」。這位青年名叫愛華莫。他隨聖諾貝多往比國安物傳教,後繼聖諾貝多之位,任哥特義修院院長;旋調往馬德堡修院院長。十六年後,祝聖為拉次布主教。

真福雷其諾(Bl. Reginald of Orleans)

聖多明我的弟子中,離世最早者為雷其諾。他在會時期甚短,但是相傳聖母命多明我會士改穿白色會衣時,是顯現給他,囑他轉告修會當局的。雷其諾於一一八三年誕生,在巴黎大學任教會法講席五年。一二一八年,他往羅馬朝聖,與多明我相晤;自此,他追隨多明我。多明我很器重他,因公外出期內,托他代理會務。他在波洛諾創建修院,並往巴黎講道。一二二O年在巴黎逝世。一八七五年列真福品。

真福路加白羅田(Bl. Luke Belludi)

路加白羅田原籍帕雕亞,年二十歲,入方濟各會,由聖五傷方濟各之手受領會衣。他與聖安多尼感情很好。有一次,聖安多尼應他的要求,復活一個已死的小孩。一二三一年,聖安多尼在帕雕亞逝世,白羅田隨侍在側。供放安多尼遺體的大堂,也是白羅田建造的。白羅田於一二八五年逝世,一九二七年列真福品。

真福安德肋安納尼(Bl. Andrew of Anagni)

安德肋安納尼出身高貴,他是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的侄兒,教宗波尼法爵八世的近親。他入方濟各會為輔理修士,聖德很出眾,生前死後都顯了很多神蹟。一三O二年二月一日逝世。一七二四年列真福品。

真福伯多祿特來亞(Bl. Peter of Treia)

伯多祿特來亞是方濟各會首批會士之一,由聖五傷方濟各之手領受會衣。他出身貧寒,青年時入方濟各會。晉鐸後,勸化很多罪人。一次,他在堂中講道,長上親自見他的身體提升至空中。聖母瑪利亞、聖若望宗徒和聖方濟各都曾顯現給他。他特別恭敬聖彌額爾天神。聖彌額爾曾顯現給他,與他作長談。他一度與真福公拉在同一修院工作。兩人熱心傳道,互相勸勉。某年聖母取潔瞻禮,伯多祿目睹聖母顯現給公拉,並將聖嬰耶穌交給公拉抱。伯多祿特來亞於一七九三年列真福品。

真福威廉李卻孫(Bl. William Richardson)殉道

威廉李卻孫是英國人,在西班牙晉鐸,後返國傳教。一六O三年在倫敦以司鐸身份被捕,數日後處決。

真福方濟各克萊(Bl. Francis-Regis Clet)殉道

真福方濟各克萊是法國東南部人士,廿一歲入遣使會。晉鐸後,長上見他才學出眾,委他任法國安西修院神學教授。十五年調回巴黎遣使會總院,負責管理初學院。一七九一年,教會計劃派兩三位司鐸往中國傳教,其中一位就是方濟各克萊。他由澳門入境,先後在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宣揚福音,後升任教區總鐸,忠誠辛勤,治理教務,共三十餘年。教難發生後,他往山洞暫避,後為一教友出賣,被官兵擒獲,囚禁獄中。當時方濟各克萊已年逾古稀,他所受的痛苦,自然是很大的,數日後在武昌處絞刑。時為一八二O年二月十七日,享壽七十二歲。一九OO年由教宗良十三世列入真福品。

=========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是一個祈禱應用程式 Apps,

內有每天的聖人傳記(上文就是「我靈讚頌主」今天的聖人傳記)、

彌撒經文、反省、誦讀、晨禱、日禱、晚禱、夜禱及很多常用經文包括九日敬禮、思高聖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