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聖母軍善導之母支團靈修講話 - 秋思迴想



靈修講話   謝寳儀修女

中秋甫過,轉眼間時序已步入到了十一月。在這秋風肅颯的季節裏,踩著滿地沙沙的落葉,很容易就會想念起那些已經去世的親友,以及回憶起與他們一起渡過的醺然舊事。而教會也習慣在這整個月份裡特別為煉靈祈禱,並將十一月二日訂為「追思已亡諸信者日」,允許舉行「追思已亡」的三台彌撒。

談到煉靈就讓我想到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那是死後的問題,現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何必操心那麼多,還要擔心死後的事情呢?」如果我們沒有基督信仰,在這樣的層面上只關心現在,為現世的事情操心忙碌,這是理所當然的。但作為基督徒,我們是否應當記得耶穌曾告訴我們的話呢?「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而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谷8:36) 基督信仰告訴我們,人不單只具有物質的身體,還有屬神的靈魂存在,我們在經歷了死亡之後還要進入來世永恆的生命,因為我們的靈魂不死不滅,永生才是我們最後的歸宿。煉靈就是指那些死後靈魂上有小罪和罪罰無法直接進入天國的靈魂,需要在煉獄中做補贖得以淨化。

我有一次,我看到一則關於墓地的銷售廣告,「預售福地」四個字。對於華人而言,因為對於死亡的禁忌和文化,很多人把死後的棲身之地看的非常重要,甚至是不惜重金買下很好風水的墓地,以備來日之用。殯葬行業在很多國家裏都是異常的繁榮,有些人開玩笑說,「現在連死都要有錢才能死」。我不禁在心中自問:如果對於死後生命只看重在那六尺深在小小黃泥地上,似乎有些狹隘,我們永生的那塊福在天國又如何看待呢?在此我並不是對死者不需要尊敬,而是讓我們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在信仰的角度去生活。對於中國基督徒而言,因為歷史和文化的原因,我們經歷過禁止祭祖的年代,那是因為外國傳教士對於中國文化的不理解。但是通過對於煉靈問題的探討,中國人應該更清楚的明瞭,天主教會不是不尊敬和不敬拜祖先的宗教。我們教會特別鼓勵教友在煉靈月對煉靈的關心和祈禱就是最好的證明。關注「煉靈」是我們中華文化和天主教教義很好的一個銜接點。對於亡者的祈禱,聖經加下 12:46 說:「為此,他(馬加伯)為亡者獻贖罪祭,是為叫他們獲得罪赦」。在教會初期,從第二世紀就開始為亡者祈禱。到了第三世紀,在感恩禮中也為亡者代禱。此後教會也制定了一些經文為亡者祈禱。一些聖人們也勸導我們為煉靈祈禱、獻祭。教會也特別把每年的 十一月定為煉靈月,為煉靈祈禱。這些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對於離我們而去的親人恩友的重視,祈求天主的恩慈憐憫,使他們早日脫離煉獄的淨化之苦,進入光明的國度。

天主教教義曾告訴我們,教會具有三種狀態,基督徒中一部分還在現世旅途中,他們期待著主在威嚴中與眾天使降來,摧毀死亡,使一切都屈服於祂的時刻;一部分已經度過此世而在煉淨中;另有一部分已在光榮中,瞻仰在圓滿真光中三位一體的天主的真貌。教會在三個不同的幅度:天上勝利凱旋的教會,煉獄淨化中的教會和現世旅途中的教會,這就是教會的「諸聖相通功」的信理。這信仰提醒我們,基督徒應當看重來世的生命,死後的軀體安葬在何處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否獲得永生才是我們更該關注的關鍵問題。生活在今天如此紛擾複雜的時代中,對於基督徒而言,應該如何理解來世的生命和現世生命的價值之間的關係?看重來世不等於不問世事,來日我們身靈歸向何處,需要我們積極的善度今日的時光。對那些已經離開此世的兄弟姐妹們,我們也有責任為他們獻祭祈禱,這就是「神哀矜」之一。因爲他們在煉獄中無法自救,所以需要我們的幫助,為他們獻祭祈禱。

秋天的園子總是給金紅棕黃紫銅的葉子點綴得多彩繽紛,呈現在人視覺上總是一份無可言喻的美,然而,這些樹葉的殞落凋零,為我們這些對永生懷有希望的人們,是否隱含著另一番含意呢?也許,我們也可以讓生命的秋天豐富多彩,讓睿智、關愛、熱誠、喜樂、耐心、平安在我們快要離開塵世的年歲中繽紛綻放,並且在現世生命結束時,能盼到一個滿園金黃的收獲季節。面對死亡的背後,我們關心的是什麽呢?